到底是谁在背后捅刀子,让苹果、微软这些美国自家的天之骄子,一年白干几十亿?
你可能以为是哪个竞争对手下的黑手,但说出来怕是让人下巴都掉下来,这把刀子,竟然是美国自己递过来的。看看苹果、微软、宝洁这些巨头的财报,每年都会冒出一个词叫“汇率逆风”,听着挺玄乎,说白了就是美元太值钱了,他们在欧洲赚的欧元、在日本赚的日元,换回美国后,哗啦一下就缩水了一大截。这可不是小数目,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亿美元的利润凭空蒸发,比在市场上跟对手拼刺刀亏得还冤。
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邪乎。美国的公司,被美国的货币给割了韭菜,简直是天下奇闻。更魔幻的是,美国内部自己都快打起来了。一边,美联储的大佬们为了压通胀,玩了命地加息,把美元指数推得老高,好像美元越硬气,美国就越有面子。可另一边呢,白宫的前顾问,像那个叫彼得·纳瓦罗的鹰派,嗓子都快喊哑了,说强势美元简直是在“扼杀美国制造业”,是压在美国经济身上的一块巨石。
这就叫“精神分裂”。一边踩油门,一边踩刹车,车上的人都快被晃吐了。有人给这起了个新词,叫“反向广场协议”。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?没错,就是碰瓷那个著名的《广场协议》。只不过,三十多年前,是美国逼着日本把日元升值,好让自己的东西能卖出去。现在倒好,风水轮流转,美国自己把自己架在了火上烤,用超强的美元,亲手把自家工厂的生路给堵死了。
这可不是危言耸 सुन。你看看制造业的采购经理指数(PMI),常年在50这条生死线上下扑腾,数字背后,是多少工厂接不到订单,多少工人的饭碗摇摇欲坠。美国的货,因为美元太贵,在国际上根本卖不动。反倒是沃尔玛、塔吉特这些大超市里,从中国、越南、墨西哥来的商品,因为换算成美元显得便宜,卖得飞起。贸易逆差的口子,那是越撕越大,堵都堵不住。
实体经济被这么一搞,已经够呛了,更要命的是家里还欠着一屁股债。那座叫35万亿美元的国债大山,光是每天醒来要还的利息,就够让财政部的大人们愁白了头。为了维持强势美元,美联储就得维持高利率,而高利率又让这笔天文数字的债务利息像滚雪球一样,越滚越大。财政收入的一大块,还没捂热乎呢,就得拿去付利息。这简直就是个死循环,为了面子(强美元),里子(财政健康)都快被掏空了。
钱都去哪了?热钱倒是哗哗地往美国流,毕竟利息高嘛。但这些钱,有几个是老老实实去开工厂、搞研发的?大部分都一头扎进了华尔街,去炒股票、炒债券、炒房子,把金融市场吹得五光十色,泡沫一个比一个大。结果就是,金融精英们赚得盆满钵满,而铁锈带的工厂却在慢慢生锈、倒闭。经济空心化,说的就是这个。
这场景,让很多人背后一凉,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东京。那时候的日本,何等风光,号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。结果呢,在纽约的广场饭店,被美国拉着几个兄弟开了个小会,一纸协议,日元被迫疯狂升值。日本的出口企业一夜之间哀鸿遍野,为了救经济,政府只能疯狂放水,最后吹出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。泡沫一破,日本就栽进了“失去的三十年”,到现在还没完全缓过劲来。
当年的眼泪,还挂在历史的墙上。现在,美国又想故技重施,把矛头对准了中国。贸易不平衡的老调子又唱了起来,总想逼着人民币也走一遍日元的老路。可他们好像忘了,今天的中国,早就不是当年的日本了。
你看看中国的家底,手里攥着超过3.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,就像是粮仓里堆满了粮食,心里一点都不慌。央行手里的工具箱也是满的,想调控一下汇率,动动准备金率就行,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。更关键的是,中国有个14亿人的超大内需市场,就算外边风大雨大,关起门来自己也能过得挺好。
而且,中国也没闲着,一直在悄悄地“去美元化”。你看,现在跟俄罗斯做生意,超过三分之一都用本币结算了;跟巴西、阿根廷这些国家,也签了货币互换协议,买大豆买铁矿石,可以不用看美元的脸色。人民币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也越来越受欢迎,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也在稳步提高。美国想再搞个什么新时代的“广场协议”,发现连个像样的牌搭子都找不到了。德国的汽车还指望着在中国卖呢,法国的奢侈品也等着中国人来买单,谁会傻到为了帮美国,把自己的财路给断了?
所以,耶伦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,嘴皮子都快磨破了,也就是建了几个工作组,真正核心的分歧,一个也没解决。时代真的变了。
现在这局面就特别有意思,美国挥舞着强势美元的大棒,本想砸向别人,结果抡圆了,一棒子敲在了自己脑门上。制造业的哀嚎、债务的警钟、华尔街的虚假繁荣,都在预示着一场风暴。那个曾经让美国号令全球的美元王座,如今看起来,更像是一个用债务和泡沫堆起来的危楼。
这顶用霸权铸成的王冠,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沉,沉得快要压碎佩戴者自己的头骨了。
创同配资-在线实盘配资-实盘配资炒股-网上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